close


酒劫·毒殤

本報記者 劉科 發自廣州一天時間裡,中國白酒業就坐瞭一回過山車。11月18日,在一向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2013年的央視廣告招標上,白酒企業可謂風光無限。白酒行業以42.08億的中標額度成為各行業之首,其中,茅臺(600519,股吧)、劍南春和五糧液(000858,股吧)分別以6.24億、6.09億、4.99億包攬瞭央視招標前三的位置。一天後的11月19日,首發自“21世紀網”的一則酒鬼酒塑化劑超標260%的消息,捅破瞭白酒產品中普遍含有塑化劑成分的這層窗戶紙。食品中塑化劑超標將對人體有嚴重的危害,如長期攝取會幹擾內分泌,造成孩子性別錯亂,使女孩性早熟,使男性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精液量和精子數量減少等。因此,塑化劑被衛生部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這一消息瞬間引起國人巨大的心裡恐慌和股市的震蕩。當天,酒鬼酒停牌並回應,一是質疑檢測機構權威性,二是宣稱酒類工藝中不使用、不添加塑化劑。受該事件影響,19日當天A股白酒板塊遭重挫,單日市值蒸發328億元。當日晚間,中國酒業協會(下稱“中國酒協”)緊急發佈聲明稱,通過對全國白酒產品大量全面的測定,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最高2.32mg/kg,最低0.495mg/kg,平均0.537mg/kg。中國酒協還稱,目前全國白酒重點企業的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指標均低於食品標準值。其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11月21日,湖南省質監局向質檢總局報告,經湖南省商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50度酒鬼酒樣品進行檢測,截至目前檢驗結果,其中DBP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超標2.47倍。為何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塑化劑含量指標均低於食品標準值,依據何在?中國酒協仍澄而未清。為何全國白酒產品普遍含有塑化劑,白酒行業的自辯略顯蒼白。一些接受時代周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人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但同樣也有質疑者指出,白酒企業是為瞭增加白酒黏稠度而人為添加使用塑化劑。人們擔憂的是,很可能這次的塑化劑事件會如同當年奶粉業的三聚氰胺事件一樣,毀掉整個正蒸蒸日上的釀酒行業。塑化劑超標根據21世紀網的報道,該網記者在獲知相關線索後,從酒鬼酒實際控制人—中糖集團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類有限公司購買瞭438元/瓶的酒鬼酒4瓶,原封不動寄往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天祥”),進行16種塑化劑的檢測。上海天祥隸屬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Intertek集團,註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專門從事質量和安全服務,擁有中國合格評定國傢認可委員會(CNAS)、中國計量認證(CMA)等認證。上海天祥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在送檢的酒中,共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DBP的含量為1.08/。而根據去年6月衛生部簽發的551號文件《衛生部辦公廳官員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DBP的最大殘留量為0.3/。前述幾種塑化劑成分均屬於鄰苯二甲酸酯,也稱酞酸酯。這類難溶於水的無色透明油狀黏稠液體,主要作為增塑劑(也稱為塑化劑)添加到塑料之中,以增強其柔韌性,在玩具、醫療用品、食品包裝等行業中大量應用。鄰苯二甲酸酯屬於環境激素,可幹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和生殖系統,並被懷疑與兒童性早熟等有關。2011年6月1日,中國衛生部將其列入“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11月21日,上海天祥發佈的聲明稱:“10月25日收到一位客戶提供的樣品,該客戶要求檢測這些樣品中的塑化劑含量,公司根據中國國傢標準規定的程序對樣品進行瞭測試,並於2012年10月31日出具瞭測試報告。”上海天祥還透露,其沒有參與樣品的抽取,也不確定樣品的來源和抽取方法,以及樣品在送達前的保管方式,亦無法確認所送檢樣品是否為“酒鬼酒”,但堅稱最初的報告是準確無誤。人為添加VS外延產生?在危機面前,最先站出來的卻是中國酒協。19日晚間,中國酒協稱:“白酒產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劑成分”,主要來自酒泵進出乳膠管和塑料包裝。中國酒協還具體解釋,塑化劑易溶於酒精中,白酒產品中的塑化劑屬於特定遷移,主要源於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佈、成品酒塑料桶包裝等。某種程度而言,本次事件的核心正是塑化劑的來源問題。“白酒在生產中不添加塑化劑,因此,塑化劑的存在跟產品生產的水質、土壤也可能有一定的聯系。目前在酒廠的生產設備中,不排除有使用塑料制品的現象,但塑化劑對提高產品質量、改善口感沒有作用,反而會影響其品質。”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梁銘宣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說。瑞銀投資則認為塑化劑的來源有三種可能性:一是行業普遍“禁塑”執行不嚴;二是人為添加;三是檢測失誤。一些接受時代周報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人為添加的可能性不大。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徐巖認為,“如果確實檢出瞭塑化劑,那隻可能是外延產生的,即在生產過程中接觸到瞭塑料制品。”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劉員稱,塑料制品可能包括灌裝酒的容器和運輸酒的管道、接口等。卓創資訊白酒分析師孫允鳳認為,在生產白酒過程中,生產企業蓄意添加塑化劑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因在白酒中摻入塑化劑對白酒的理化性質沒有任何幫助。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人為添加塑化劑的可能性不存在。此前曾有傳言稱,白酒企業是為瞭增加白酒黏稠度而使用塑化劑,有業內人士說,“純酒精溶於純水,但食用酒精不是純酒精,在勾兌過程中要加香精等眾多添加劑,故采用勾兌工藝的酒水如果不添加塑化劑,長時間放置會造成上半部分喝著是水味,下半部分喝著是酒精加香精味。”“由於消費者判斷年份長的依據主要是通過色澤和黏稠度,所以有可能白酒廠傢靠塑化劑來增加酒的黏稠度,標註年份越久的添加得越多。”上述業內人士稱。廣東省酒業協會秘書長彭洪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否認瞭上述說法。他表示,酒類釀造本身並不需要添加塑化劑,有可能是酒廠釀造、貯存、運輸的過程中接觸到塑化容器。知名白酒專傢鐵犁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也認為,白酒的發酵、蒸餾不會產生塑化劑。按白酒工藝,在勾調過程也不會添加塑化劑。“但無論洋酒還是白酒,隻要在工藝中接觸塑料制品就會有微量殘留。所以,一些大酒廠已用不銹鋼替代瞭塑料制品。”對於中國酒協通報中“高檔白酒含量較高,低檔白酒含量較低”的說法。彭洪認為,這不準確,“應該是酒精濃度高的白酒,比酒精度低的白酒的塑化劑含量要高。”鐵犁則給出瞭另外一種解釋:“高檔白酒一般都是年份酒,用塑料時間越長,產品塑化劑含量可能就越多。”監管盲區塑化劑事件最早發現於臺灣。去年6月,臺灣地區公佈的數據顯示,總共有217傢廠商、747項商品被卷入塑化劑風暴,幾乎所有臺灣主要食品廠商都牽涉其中。白酒業的塑化劑隱患也因此被業內關註。是年6月,國傢質檢總局公告指出,從6月1日起暫停進口臺灣方面通報的問題產品。衛生部緊急將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可能用於食品的非食用物質“黑名單”。中國酒協也在隨後作出相應的工作安排,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分別與全國重點白酒企業、國傢相關檢測及科研機構進行溝通開始調研。廣東省酒業協會秘書長彭洪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證實瞭此信息。彭表示,廣東省酒協曾要求相關企業對白酒所有生產環節進行自查並改進。去年7月,中國酒協發佈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食安辦23號文加強行業自律的通知(中酒協〔2011〕32號文),要求白酒企業“禁止在酒類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對接觸酒的塑料瓶蓋的檢測”。去年12月,中國酒協再次通知,明確要求白酒企業要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全面貫徹國務院食安辦《關於進一步加強酒類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禁止在白酒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強對接觸白酒的塑料瓶蓋的檢測。在中國酒業協會通知下發後,白酒企業絕大多數有所動作,開始進行改進,但酒企大規模地更換塑料管等動作是在今年。今年上半年,貴州仁懷政府曾發文要求茅臺鎮的酒業要註意塑化劑對酒的污染,要求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塑料瓶、薄膜等,茅臺酒廠也不例外。在本次酒鬼酒塑化劑風波中,包括五糧液、洋河在內的多傢大型白酒企業均稱,他們在生產過程中不用塑料制品。11月19日,酒鬼酒曾稱,因為在白酒行業檢驗的國傢標準裡,沒有塑化劑檢驗這一項,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謂超標2.6倍的問題”。事實上,目前確實沒有專門針對白酒塑化劑的檢測標準。在現行的制度設計下,白酒產品質量的管理涉及到眾多部門,包括商務部、衛生部、國傢質檢總局,還有酒類專賣部門,以及作為行業組織的中國酒業協會等。“白酒行業的監管有兩條線,在行業上由商務部系統管理,但是它的技術、標準是由國傢質檢總局、中國酒業協會等部門管理,而香型的解釋權,則歸一個行業組織—白酒認證協會。”鐵犁告訴時代周報。現有的塑化劑檢測則以衛生部規定為依據。2011年6月,衛生部簽發551號文件《衛生部辦公廳關於通報食品及食品添加劑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最大殘留量的函》,該文件規定DBP的最大殘留量為0.3/。今年上半年,國傢質檢總局以及行業協會曾就白酒塑化劑問題召開過一個會議,並向衛生部擬瞭一個報告,報告要求行業加強監管,希望將16項塑化劑成分在檢測中做總量的限制,而不是針對每個分項做量的限制。“塑化劑標準是衛生部制訂,白酒業的日常安全監管由質檢系統負責監管,而質檢系統的白酒安全檢測標準中並無塑化劑檢測標準這一項。這種分割、脫節的體制狀況造成瞭白酒行業的塑化劑這一監管盲區。”鐵犁說。根據中國酒協發表的聲明,目前,中國正在研究白酒產品塑化劑含量的標準限定。“做酒的不打假”這些年來,白酒業被爆出的潛規則不少。今年8月,古井貢酒(000596,股吧)陷入“勾兌門”事件,踢爆瞭白酒業普遍車貸信貸台北士林車貸信貸汽車貸款屏東瑪家汽車貸款存在的勾兌內幕。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事件造成瞭消費者對該行業誠信問題的擔憂。“中國白酒行業不講誠信是老問題。比如年份酒不誠信,歷史文化宣傳不誠信,稅收、銷售數據不誠信,原漿酒等概念營銷不誠信,獎項信息不誠信。”鐵犁透露。如果說白酒業在央視等媒體上大肆砸錢是為瞭拓寬企業的知名度,如今,它也相反地給白酒業帶來瞭一種新的困境—道德危機。有人開始問:白酒業自我宣傳的內容,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白酒業有一個行規,那就是做酒的不打假。您覺得這個行規是不是很有意思?”在梁銘宣看來,白酒業醜聞頻發是各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方面,我國白酒行業發展面臨著酒企數量多、規模小等問題,行業發展較為混亂,亟待整合,政府層面的監管也需加強。”“其次,雖然有行業協會來促進、規范白酒業,但是規則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行業自律待增強。此外,企業在利潤誘惑之下,為瞭降低成本、搶占市場份額,不惜偷工減料、降低產品品質,導致產品質量問題頻發。”目前投資者最大的擔心仍是,白酒行業會不會成為過去的奶粉風波,酒鬼酒的問題成為整個行業的問題。“受該事件影響,短期內白酒業會受到影響,但是長期來看,將對白酒行業粗放型經營方式形成壓力,促進其轉型發展。”梁銘宣說。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11-22/148207756.html

房貸台南南區房貸車貸信貸高雄阿蓮車貸信貸房屋信貸銀行申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mss4sq48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